【专家谈】从经济增长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特约评论员相均泳王晓飞

  2016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GDP超74万亿元,全年增速6.7%,经济增速超过印度重回全球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居世界首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举措,关键是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产业、企业和产品向中高端迈进,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发展,需求结构不断升级。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钢铁煤炭行业全年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9.4%;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2016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减少0.14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9.9%、20.4%和19.5%,分别高出全部投资31.8、12.3和11.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快了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过去一年,我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航天空间站、飞船火箭、量子通信、高速计算、对天观测、大飞机等领域一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6年,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2015年增长1.5%;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275元,比上年增长6.6%。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3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2,比上年缩小0.0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推进也带动了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带来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新动能新产品加快发展,网上零售额高速增长。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结构性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大胆探索,稳中求变,以壮士断腕、凤凰涅槃般的勇气,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锐意创新,才能不断铸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丰碑,谱写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2016年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成绩坚定了我们继续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决心,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和尊重。2017年,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底气,继续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力量。(相均泳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王晓飞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实习研究员)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