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门槛补短板,养老服务越开放越惠民

特约评论员何双江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部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人有句老话,“敬田得谷,尊老得福。”于今看来,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是民生福祉与道德伦理的千古话题,更是关乎现代化公共治理的政治命题。

  “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意见》制定实施的总目标。这份通知干货满满、思路笃实,既有小目标、又有大方向,甚至明确了时间节点。

  中国养老道路,需要建构在中国的国情之上。本月10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的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预计未来5年我国养老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达4亿人,占比27.2%。另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一方面,深度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红利逐渐流失,结构调整要及早考虑这个现实;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既有压力、亦有机遇,养老是责任问题、更是市场变局,统筹应对、科学管理,未必不能实现多赢的理想状态。

  养老是政府责任、是家庭伦理,同样是市场机会。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人明白了一个基本前提:市场化养老,并非公权卸责,而是激活社会潜能,裨益养老大计。何况,一个严峻现实也摆在中国面前:2014年河北、黑龙江和宁夏三个省份出现养老金“入不敷出”的情况,在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中,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省份从3个上升到了6个。完善养老结构,需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防止资金亏空,同样需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正是基于以上共识,《意见》为纾解养老难题,指出了四个路径:一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低门槛、宽准入,简政释能,改革公办、扶持民办。二是大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全覆盖、重农村,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三是全力建设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以“互联网+”推进养老服务创新,医养结合,金融支撑。四是增强政策保障能力。

  破门槛补短板,养老服务越开放越惠民。把《意见》落到实处,把功夫下在基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定会在筑梦逐梦的路上,舒展开人本而馨暖的新篇。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