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零合格,老人手机缘何危“机”重重?

特约评论员李松林

  近些年来,音量大、字体大、操作简便的老人手机颇受市场欢迎,价格也很低廉,网上售价也就在100块钱左右。但是这些老人手机的质量状况却很少有人了解。日前,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采访时了解到,在2016年针对电商领域消费品的执法行动中,广东深圳一家通讯企业被查扣的千余台老人手机经检测,合格率竟然为零。

  如今,我们步入了一个“全民手机”的时代。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达13.06亿户,手机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其中,青年群体普遍偏爱时髦先进的智能手机,而中老年人则往往选择价格亲民、操作简便的老人手机。不过,从这次老人手机“体检”的情况来看,其质量安全并不让人放心,老人手机市场正呈现野蛮生长的状态。

图片

  当然,或许有人会认为,深圳这一家企业的状况,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如果将此次执法行动中的另一组数据对比起来看,问题的严重性,就不言而喻了——“两次检测,5个品牌31批次近3000部老人手机竟然全部不合格”。种种数据已经说明,一些老人机企业“病得不轻”,生产的老人机自然是危“机”重重。

  具体来看,此次“体检”发现,老人机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爬电距离间隙、漏电、电器绝缘等安全指标,以及辐射骚扰、静电放电等电磁兼容指标。这些指标的名称听起来陌生,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为电子通讯产品,任何一个指标不合格,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而损害中老年消费者的切身权益,绝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如前所述,老人机“疾病缠身”、风险蓄积,直接受威胁的是中老年消费者;老人机企业野蛮生长,则对整个手机市场构成了严重挑战。一方面,价格低廉的老人机,更容易受到消费能力相对偏弱的中老年群体的青睐,老人机企业疯狂地走低价、低端路线,将挤压规范化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那些“问题老人机企业”,往往生产和管理水平低下,没有资金和精力去搞产品设计、售后服务,只求山寨、克隆知名品牌,“一锤子买卖”不仅埋下事故隐患,更侵害了其他企业的品牌形象,损害了市场公平。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给老人机企业立规矩、画边界。考虑到现实状况,我不建议执法者对其进行“一刀切”处理,而应堵疏结合。先说“堵”,这要求各地执法部门将老人机企业纳入重点执法的范围,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老人机企业的准入门槛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其日常生产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企业“病情”严重,该罚就罚,该淘汰就要果断淘汰。再说“疏”,各级政府的质检、工商、财政、税收等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建立起对代表性企业的帮扶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技术引进等途径,支持那些爱惜品牌、诚实经营的老人机企业发展壮大。

  有问题不可怕,就怕不去正视和解决问题。规则严明,有赏有罚;科学治理,有堵有疏,老人机市场就会逐渐形成公平竞争的氛围。到那时,企业自然会实现优胜劣汰,老人机企业野蛮生长的状态,也将画上休止符。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