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益的名义“秀下限”,能走多远?

特约评论员李松林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揭开了四川大凉山地区伪慈善志愿者群体的“作秀下限”。视频中,两名男子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直播给村民发钱,而直播结束后,他们又把钱拿了回来。事后,发钱男子承认,发钱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目前,凉山公安局表示,已将进行伪公益活动的相关人员驱离凉山。

直播时,主播“快手杰哥”称要给村民发钱 视频截图

直播时,主播“快手杰哥”称要给村民发钱 视频截图

做“伪慈善”的主播“快手杰哥”将发给村民的钱收了回来 视频截图

做“伪慈善”的主播“快手杰哥”将发给村民的钱收了回来 视频截图

  一场所谓的“公益直播”,露出了一些“公益主播”的底裤。拿爱心作秀,往慈善活动里掺水,是对道德人心和法治权威的双重挑战,注定走不了多远。从道德人心角度来说,如此行为不仅让网络民众感觉“被耍”,同时更让当地受捐助者心寒;从法治层面而言,“伪慈善”消解了良法善治的权威。

  此前,一些“网络人气主播”经常被曝出直播造人、吸毒、打架等出格行为,折射出网络直播的种种乱象,而那些无底线、秀下限的直播内容,也让人直呼受不了、伤不起。但无论如何,公众也想象不到,居然有人拿贫困地区民众的疾苦当作自己出名的筹码,为了那一点可怜的人气和“礼物”,而玷污爱心慈善,消解世道人心。对于假“公益直播”行为,公众十分厌恶,相关平台和政府部门也没有理由坐视不管。

  事实上,类似假“公益直播”的危害不仅在此,长期下去,它更容易瓦解社会群体之间的互信感,让那些真正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心人士和组织陷入信任危机和舆论拷问的重围中,拉低慈善事业的效率和成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网络直播平台必须严加自律,对主播的资格审核和直播内容进行良好把关和动态监管,发现违规违法的,该封号的就要封号,该查处的就要严加查处。而各地公安、民政等政府部门也必须切实扛起责任,及时对这些“李鬼主播”祭出法治之剑。

  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慈善法》第四条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近日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也指出,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网络主播,需要第一时间严肃处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加码,频频对类似伪“公益直播”亮出了“红牌”,但相比“亮红牌”的姿态,更需要在一起起实际案例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不敢作假、不愿作假、不能作假”的网络直播生态。

  没有一点点防备,假“公益直播”的横空出世,就让某些人的节操碎了一地。需要重申的是,无论什么时候,网络直播都不该成为一些人秀下限的平台,更不能沦为投机者的“淘金”宝地。对于执法者和社会成员而言,喊停一两起假“公益直播”容易,去除“摆拍式慈善”、“作秀式慈善”的思维,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修复受损的信任肌体,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