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一件小事中教会孩子成长

特约评论员李松林

日前,上海的黄先生驾车送年幼的儿子去上学。当车辆在一处拥堵的隧道等候通行时,儿子随手将喝完的酸奶罐扔出窗外。黄先生立即严厉批评了儿子,随后下车捡起了酸奶罐并放回车内。这一幕被后车行车记录仪拍下,网友纷纷为这位父亲点赞。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做出这件小事时,黄先生说,“人的一举一动,决定了社会的风气。自己的行为、自己家人的行为都不去好好约束,又怎能奢望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诚哉斯言。“你不能决定太阳每天几点钟升起,但你可以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线仍旧不高、公民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环境里,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选择,十分重要。如果我们选择良善和文明,社会就会前进一寸;倘若人人只图方便,不顾文明和环保,生活便难言美好。黄先生的这番小举动不仅以身作则践行“行车不抛物”的良好驾驶习惯,同时也给孩子很好上了一课……

一个社会要想良性运转,自然需要很多个“黄先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倍感焦虑,为偶然出现的“黄先生”伸出大拇哥。看看周遭环境,不说小孩子,很多成年人都没有这样的自觉和自省。走在大街上,随手乱扔垃圾、果皮;开车过程中,随意“车窗抛物”,变道抢行,占用应急车道;外出景区游玩,不留个“到此一游”、不刻下自己的名字,似乎都不好意思叫旅游……甚至,一些人参团境外旅游,为了某些小事大打出手,“大闹航班”、“丢脸到国外”的情节也屡屡上演。这其中,不少人还是拖家带口,当着孩子的面“手痒开撕”。种种行为,让人直呼伤不起。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说明,父母的角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多么重要。其实,父母何尝也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呢?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能不能在最细节处严格约束自己,能不能通过每一个生活片段,给孩子做出表率和榜样,直接关系两代人的文明教养。而这种文明教养,很多时候,是花再多的金钱、见再多的世面,也买不来的。

如今,中国人早已跨越了“吃不饱”的年代,正在迈向一个“过得好”的生活状态。国家层面上,一直也在致力于提升国民素质,规范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逐渐构筑一个文明、和谐、法治的社会。特别是通过普及教育和安全文明常识、出台“旅游黑名单”、推广征信记录等形式,来倒逼每一个人的文明自觉。不过要看到,这些外部约束力量,更多时候只是事后补救性的,执行效果也难言“药到病除”。只有“黄先生”的价值得到认可、传播和传递,有越来越多的“黄先生”站出来,才是社会的福音。

“不学礼,无以立。”文明,首先是从个体开始内生的;文明的成风化人、文明社会的健康生长,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各式政策、法规的引导和规束,同时更需要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践行责任,主动“从我做起”。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