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旺旺没变旺”,耿直的消费者有错吗?

特约评论员杨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谢先生没有想到,因为一封“投诉举报函”,一夜之间他成了火遍网络的焦点人物。9月11日,谢先生来到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的北京华联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因为看到超市销售的旺旺雪饼包装袋正面显著位置用较大字体标着“天天吃旺旺 运气会旺哦”的广告语,便买了一袋单价5元的雪饼。回家连续吃了好几天,但运气并没有像雪饼包装袋上写的那样变旺,一气之下谢先生写了一封实名投诉举报函。

  商品质量好,不如广告做得好。处身于信息爆炸语境中,广告已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比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等,有媒体的地方就有广告的“靓丽身影”。至于我们的手机,更是天天要接受广告的“狂轰滥炸”。只是凡事必须有个度,无论如何雕琢广告也不能欺骗消费者。将广告无限夸大,甚至标榜“天天吃旺旺 运气会旺哦”,本质上而言就有着诱导消费者嫌疑。

  更为夸张的,就是“不夸张不叫广告”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媒体报道显示,美国纽约州一名女性早前在肯德基(kfc)购买炸鸡桶餐回家与家人享用,但发现炸鸡分量跟广告显示的塞满整个桶大有出入,她认为广告误导,于是诉诸法院索偿2000万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可见“天下乌鸦一般黑”,不光是国内存在夸张广告,在最发达国家也同样少不了。

  “广而告之”,向公众传播信息,这广告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责。当然,这也有个前提,就是传递的信息是真实的,而不是夸大其词甚至沦为虚假。回顾广告发展史,有些广告让人百看不厌,成为了记忆中的经典。只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广告商为了推销产品,不惜制造噱头,做出来的广告则让人反胃。从长远来看,观众还是希望看到更多传递真实信息的广告。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带有夸张性甚至误导性的广告,其无论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都是苍白的、无力的。因为如此做广告不是在“合理地夸张”,而是在传递虚假信号,在诱导消费者。如此广告传播越广,无形中也越为无良厂商蒙骗消费者推波助澜。再回到旺旺雪饼广告宣传,深究起来既有虚假成分又有迷信色彩,消费者的举报看似“可笑”实则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举报,广西谢先生“吃旺旺雪饼运气没变旺”的实名举报信被曝光,在QQ群和朋友圈疯传,遭到网友嘲笑。并且,他的姓名、电话等个人隐私泄露,经常遭到骚扰,谢先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举报人信息要严格保密,并受法律保护绝对不允许泄露,这事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对举报人有关信息予以保护,既能够避免举报人遭受打击,也可以避免影响法律公正性与严肃性。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连举报人的个人隐私都无法保证保护,以后谁还敢擎起举报利剑呢?退一步来说,要打击虚假广告,规范传播秩序,也必须鼓励举报。

  做人要厚道,广告要严肃。商家再怎么做广告,也不能罔顾社会责任,不能胡吹乱编只顾自己爽。事实上,见钱眼开,虚写瞎编,广告害死人,即便短时期能够取得效果,长远来看也损害商家利益。相关部门更应保护举报人权利,不能随意披露举报信息,如此不仅对举报者不负责,甚至还会损害公众对自己的信任。净化广告环境,商家、监管部门、消费者必须形成合力。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