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行安全,别再让人“捏把汗”

特约评论员李松林

  近期,飞行安全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10月11日,因上海虹桥机场塔台指挥错误,东航两架飞机险些相撞,其中一飞机机长果断处置,惨剧才得以避免。16日,成都双流机场一架国航飞机错误理解塔台指令,飞错离场程序,导致起飞后转错方向。一周内两次出现不安全事件,难免让人为航空安全“捏把汗”。

  安全无小事,航空安全更是直接关涉乘客的身家性命。世界范围内的多起航空事故早已表明,飞机安检维保不及时、飞行调度忙中生乱、航空管理有漏洞等,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重大航空事故发生。血泪教训在先,任何地方政府、航空企业和机场管理机构都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而要万般谨慎,查漏补缺,实现航空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事实上,不论是此次东航飞机的“跑道侵入”事件,还是成都双流机场国航飞机“飞错离场程序”,都敲响了强化治理、箍紧安全“紧箍咒”的警钟。东航飞机的“跑道侵入”事件,尽管初步认定是由塔台指挥错误,但接到塔台指令、在跑道上滑行的A330机组也存在SOP(标准作业程序)问题。错误和问题背后,有没有机场管控程序的协调阻滞问题?如果有,又该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现代机场空管的智能化水平?如何在已有章制的基础上,倒逼每一个民航管理者、参与者提升从业素质和安全责任心,让他们主动而为,及时完善流程漏洞、强化流程监管力度?

  相比而言,国航飞机“飞错离场程序”事件,则让人看到光有技术和流程监控还远远不够,关键还在于“人”这一环。如果有规则、有指导,机长、飞行员却漠视规则、不按规则行事,后果往往更加可怕。因为不论技术多么先进,规则多么完备,都需要人来操守,只有相关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方能实现“平安着陆”。从这个意义来说,航空人员保持安全警觉,与落实管理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飞机的安检维护一样,都应该成为题中之义,而且十分紧迫。

  航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说的是“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既告诉人们,事故本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警告人们,技术和规章再完美,也要完美落实到实操层面才行,没有责任心和基本的职业素养,事故随时可能降临。如今,我们已进入“航空时代”。乘坐飞机出行,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选择。政府部门、航空企业和机场管理机构理应明白,日益增长的客流量、不断攀升的业绩固然可喜,但与之伴随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如果不从内部开始强化监管,不从技术、流程、人员上实现精细化管理,那么,小到一次差错、大到一起严重事故,随时都可能将“漂亮成绩”抹去。全面管控风险,确保民航安全的底线不被突破,是每个民航管理者应该思考和着手去做的。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