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变“广场武”,规范才能双赢

特约评论员李松林

  这两天,广场舞大妈又火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9月19日晚,福州市民刘先生到朝阳路一家银行取钱时,看到银行楼上的居民用自制“水枪”对着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喷水,将大妈们喷得四处“逃散”,五六个大妈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有的将音响往远处推,避开水。

  刘先生说,他听到大妈们对着楼上的住户叫骂,说楼上的住户经常冲她们喷水,没有道德。有的大妈气不过,还捡起小石子往上扔。但楼上的住户并没有回应,仍继续向下“扫射”,这场“对战”大约持续了20分钟。

  瞧见没,画圈处,这水正往下射,地板也是湿漉漉的↓↓↓

   

  听刘先生这么一说,事件基本明了了:你在楼下伴着高分贝音乐跳舞,不堪其扰的Ta在楼上默默喷水。真是一场实力对决!结果,十几位大妈落败而逃……

  

  广场舞变“广场武”,早已成了一个老顽疾。这次是高压水枪“扫射”,之前还有地方上演了“泼粪”、“放狗”,甚至赤膊“掐架”这样恶劣的戏码,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一边是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大妈大叔们强劲的娱乐健身需求,一边却是缺少细则规范和娱乐场地捉襟见肘。如此窘迫现实下,各种荒唐闹剧便不难理解。

  荒唐不断、闹剧不绝,没有人会是最后的赢家。大妈大叔不断开拓新的“领地”,侵蚀其他公共场所,且缺少规则意识,很少或几乎不控制锻炼时间和音乐分贝,周边居民即使忍得了一时,也忍不得长久,双方矛盾积蓄到最后便是激烈对抗。这不,网友就出来“站队”吐槽了。

  听上去,好像“站队”双方都有道理

  

  反对广场舞的甲方:

  ·我觉得我会用墨水;

  ·每天定时听着同几首歌,要命啊;

  ·曾经差点被广场舞大妈那高分贝的音响逼得发疯,那时天天晚上从6点到10点,在家说话都要大声,真的要发狂,泼水太仁慈了,真的,后来我被逼得搬家了;

  ·吵得人心脏都很难受,每天几点睡取决于他们几点结束,真的苦不堪言;

  ·在大妈眼里,世界上所有人只要对她不好就是没道德,自己却可以在马路上拉屎拉尿地铁上脱鞋抠脚……

  甚至有个网友跟帖反映,楼下天天有人跳舞,从6点跳到10点半,过去沟通后,他们把声音调得更大,甚至往业主门前放大便,物业保安去管,他们动手打保安,该用的方法用遍了,可在自己家里想有一份安宁依然很难,一到夏天想开窗户透透气都是奢望。

  这就有点过分了哇!难怪甲方的怨气,如滔滔江水难以“倒”尽。

  相对甲方,乙方是善良而幸运的:

  ·这是一群孤独的母亲们,大家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我家楼下也有跳舞的,但声音开得很小,必须走近了才听得到,也从不占用过道;

  ·有些广场舞歌曲还是挺好听的,每每听到歌声,我都会情不自禁跳起来……

  网友热议代表民意集中。遗憾的是,在此之间,执法力量似乎总是后知后觉。据今年6月2日的《福建日报》报道,“为了预防噪音扰民,福州市相关部门表示要指导社区广场和公园管理处对广场舞组织者实行登记制,一旦发现有噪声扰民现象,将直接联系组织者进行劝导。”假如登记制真落实下去了,执法及时有效,还会有此次的“水枪扫射事件”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时至今日,解决广场舞难题,的确不能仅仅寄望于拿出一两个药方,就能“药到病除”,而应系统、综合考量,从多个层面寻求破题。

  首先,要增加硬件供给,这是关键所在。目前,国家对广场舞的态度是支持的,这要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增加健身、娱乐场所的供给,给广场舞更多的“用舞之地”,并根据调研结果,严格划定和调整活动区域;其次,地方政府要扛起责任,倾听民意,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细节管控到位的广场舞管理办法、活动准则和文明公约,而不能是蜻蜓点水的“花架子公约”;再次,还要对热爱广场舞的大妈大叔们进行文明健身的动员和宣传,设立举报投诉热线,激活社区、街道、公园管理处等单位资源,协同执法,及时对不文明者进行干预和处罚。

  当然,遇到广场舞团队干扰,周边居民也不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激烈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造成事故。将问题反映到管理者那里,并跟进落实,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广场舞的功能是健身消遣,核心却在人。人有规则意识,能换位思考,再加上及时的执法干预,广场舞就会舞得精彩,舞得自在。反之,广场舞便很容易沦为只有对抗、没有共赢的“广场武”。制度堵疏结合、加强规范,个体文明参与、互谅互让,才是广场舞最好的出路。

  参与互动:拿“水枪”击退广场舞大妈,这事你怎么看?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