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农业户口”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得益彰

特约评论员刘海明

  呼唤多年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近期终于有了动作。连日来,包括北京市在内的许多省份相继出台规定,提出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建立包括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这意味着在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标签将不复存在。

  一项制度的落地,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现在的新闻,不难发现,房地产“去库存”在某种意义上推动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而取消农业户口,解除了广大农民进城买房的后顾之忧——虽然住着城里的商品房,但还是无法享受市民的同等待遇,进而推动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这一角度看,取消农业户口必然对城乡一体化起到推动作用。

  户籍制度制造的户口壁垒,让国民待遇的全面落实遇到了人为的屏障。户籍制度改革,推翻了国人因居住地不同和户口不同造成的身份歧视。从这个意义上说,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这项改革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现国人的身份平等。这个平等不只是形式上的平等,比如说仅仅满足于在户口簿上统一个字样,而如北京市的做法,原农业户口的居民在社保、住房和土地等待遇方面,和原非农业户口的居民一样。

  户籍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平等看似简单,要得到全面的贯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众所周知,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让非农业户口的居民享受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和健身娱乐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相反,乡村的公共服务在这些年虽有不小改观,但就整体而言,仍然与大中城市甚至县城的公共服务条件存在明显差距。户籍制度的改革,相信很快就会让脱掉农字号户口“衣衫”的原农业户口居民,提出公共服务方面平等的诉求。

  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难易程度显然不同。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可能在数年内得到明显改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如何不拖后腿,显然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调控,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原农业户口居民真正享受到户籍制度改革实实在在的红利,而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红利。

  开弓没有回头箭。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不论如何,既然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选择了户籍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必须克服困难,在惠民方面下功夫,让公众期盼多年的城乡一体化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而同步变成现实。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